查看原文
其他

痛苦制造机

Crystal祉迎 万物爱人 Juicy Medicine 2023-10-25


友情提醒

本文可能会戳中你的重大痛点,也可能会让你很酸爽。


01

你的人生,痛苦吗?


也许你会说,有时候确实是挺痛苦的,但有时候也挺愉快的呀。


你是否相信,你的痛苦是因为某些童年伤痛,社会的压力,某段不健康的关系?


你是否相信,如果你更努力一点,挣更多钱,换份更喜欢的工作,拥有更满意的亲密关系,更深地疗愈一些创伤和模式,成长得更到位,就会摆脱痛苦,或者至少大大减轻痛苦?


然而,当你过关斩将披荆斩棘,终于把这些都做到的时候,可能会发现,尼玛,人生还是很痛苦,童话里都是骗人的!


这是怎么回事,又该怎么办呢?



02

先来看一个心理学试验吧。


哈佛大学的David Levari、Daniel Gilbert团队,让人们在屏幕上观看蓝色或紫色的点(从非常蓝到非常紫),并判断是蓝色还是紫色,看起来简单爆了吧?只是,每个人要看一千个点。


一开始,蓝点很多,人们的判断挺准确,然而,当蓝点比例降低,人们却把很多之前正确判断的紫点误判为蓝点——好像大脑对于蓝点数目有所预期,如果真的很蓝的点不够多,那么,不那么紫的点,就也算是蓝的。


试验更进一步,屏幕上显示的是充满威胁的脸和毫无威胁的脸。当确实有威胁的脸的比例下降,人们开始把毫无威胁的脸误判为有威胁的脸。


看到这里,你是不是联想到了自己生活中的某个现象?比如,“当我改正了100个我妈不满意的点,她只用了两秒钟,就优雅地找到了第101个”。


再进一步,人们要判断的是科学研究方案的道德性,同样,当确实不道德的方案比例下降,人们就心狠手辣地给无辜方案贴上了不道德的标签。


这个效应,正儿八经的名字叫“由普遍性引发的概念转变(prevalence-induced concept change)”,但如果你想在吵架的时候说“你这完全是由普遍性引发的概念转变”,可能有点拗口,也可以管它叫“蓝点效应”(blue dot effect)。


这个效应的核心是,当事情实际上在变好,当确实的、严重的威胁越来越少,我们会拓宽对问题与威胁的定义,把本来不成问题的事情视为问题。


当我们不再需要担心随时有狮子跳出来把我们撕成碎片,或者时刻准备着面对战争与饥荒带来的家破人亡,我们那勤勤恳恳不断扫描潜在威胁的大脑,仍然会找到足够多的理由来感到痛苦,比如别人一句不太友好的话。


当人生实际上变得更好时,我们却变得更脆弱了。


哎呀,听起来有点令人绝望呀。


放轻松,更令人绝望的还在后面呢。



03

我们再来看看,痛苦和愉悦的两极游戏到底是怎么回事。


绝大多数人,做任何事情的核心动机,都是让自己“感觉好”。


小时候,老师问你,这题为什么选A?如果你说,感觉是A呗,老师就会谆谆教导你,做选择不能凭感觉。


然而,我们天生都是感觉动物。当我们以为自己在运用理性时,往往只是用理性去支撑已经凭感觉做出的选择。


比如,你本来是想少吃甜食多运动的,这是符合你的理性的、你认为“对”的选择。然而,吃甜食让你感觉愉悦,运动让你感觉痛苦,你就对自己说,甘入脾,我这是在健脾,运动可能也没那么好,静也能养生,我摊在沙发上吃冰淇淋,是在接纳自己和爱自己,照顾我的内在小孩……


然而,转瞬即逝的愉悦过后,你可能对这个选择感到十分痛苦,甚至痛苦得不得不再吃一个冰淇淋来安慰自己。


没有什么比趋乐避苦更能制造痛苦人生了。


重要的话,换个说法再来一遍:恰恰是趋乐避苦的倾向,制造了无比痛苦的人生。


那么,我们是要听爷爷的话,发扬“能吃苦”的传统美德吗?


如果,你选择吃苦,是为了“先苦后甜”,这并非真正的出路。


孩子总在趋乐避苦;青少年能承受一些痛苦,用来交换更大的愉悦,比如“我现在努力学习,以后就能过上好日子”;而真正的成年人,不再基于对回报的期待而做出交换式选择,当ta选择承担某些痛苦,可能只是因为这与自己的核心价值、最高承诺一致。


在传统部落社会中,“过渡仪式”(rite of passage)是迈向成年的重要一步,其中一种形式,是荒野灵境追寻——只身一人进入荒野,全程断食,与自然之灵和内心世界深度连结,接收灵境/愿景(vision),然后回到部落中,用这份愿景来服务他人。


这事儿实在一点也不舒服,大部分时候也一点也不愉悦,但它是我这辈子做过的最值得的事情之一。(详情可查看:在荒野中断食独处三天,我追寻到了什么灵境?


过渡仪式的缺失,跟现代人的迷失分不开关系。很多人永远停留在了孩子或青少年的阶段。


其实,青少年某种程度上是个新鲜事物——以前人早早就开始工作,结婚生娃,直接从童年进入成年。而现在,我们的十几岁,甚至二十几岁,三十几岁或以上,都在面临一种“感觉自己已经不是孩子了,却不知道怎样才算真正成年”的迷失感。


很多人都没有经历过智慧长者或生命导师的有力支持——一个或多个我们深深信赖的人,以理解与慈悲倾听我们的痛苦,以清晰与力量解答我们的疑问,为我们指引方向的同时,给我们足够的信任与空间去探索自己的路。


于是,我们可能很早就“长大”了,学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。然而,人并非铁板一块,可能我们在某些方面非常成熟强大,某些方面却还很幼稚,在大多数情况下稳定理性,某些特定创伤被激发时却变成一个哭嚎打滚的受伤小孩。


先承认和面对自己的幼稚,才能往前走。


你并不孤独。你的幼稚与无明,我也有,很多人都有。“特别”是我们最普遍的幻相,其实,你没有那么特别,没有特别好,也没有特别糟。



04

以成年人的方式与痛苦相处,并非贬低轻视愉悦,也并非将痛苦视为更高尚的并去刻意追求它。很多苦行/自虐/变态式自律,只是在追求“我多么高尚,我多么坚忍”的心理愉悦罢了。


我们的目标,不是离苦得乐,而是同等地拥抱愉悦与痛苦,接纳本来所是,从而“苦乐皆自在”。


其实, 我们的身心机制,本来就是苦乐交织,痛快相伴。比如辣其实不是味觉,而是一种细微的痛觉,让很多人享受得不可自拔;比如很多人能从有意为之的疼痛游戏、运动的酸痛疲惫、按摩的酸爽中获得快感;比如很多人去听伤心情歌、看悲剧电影,从稀里哗啦的哭泣中感到愉悦……


当我们真正切身明白,痛苦与愉悦其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,并可以瞬间彼此转换,而对愉悦的执着、对痛苦的抗拒、机器般趋乐避苦的倾向,就像追逐自己尾巴的狗,或在转笼中不断奔跑的小白鼠一般徒劳,转变的机会就出现了。


我第一次在身体层面明白这一点,是七年前第一次去十日内观禅修。


内观的核心,是持续观察全身一切细微感受,并以平等心对待,知道任何愉悦或不愉悦的感受,都只是不断生生灭灭,无需贪求也无需抗拒。


刚开始,确有需要时,可以变换调整打坐的姿势,而几天之后,开始有一整个小时一动不动的练习。


于是,我经历了“啊,腿好痛,好痛,好痛,好痛好痛好痛……好吧,痛就痛吧,观察就好,无常,无常,无常……咦?不痛了?咦?竟然很愉悦?愉悦就愉悦吧,观察就好,无常,无常,无常……”


在通过身体经验对平等心内化之后的几个月里,发生了很多“神(ping)奇(chang)”的事情:


当洗澡间的水冷热无常,我可以平等地观察冷的感受,而不因抗拒受苦。


当皮肤过敏发痒,我可以只是去观察感知那个痒,没多久之后它竟然完全好了。


当我为了参加法国梅村正念日,订了不便宜的酒店,坐了好几小时火车,却多年不遇地发烧了,我毫不抗拒地去观察那个阻塞与昏沉的感受,一觉醒来竟然奇迹般地退烧了,愉快地去了梅村。


而我在选择以平等心去观察时,并没有去期待奇迹般的疗愈。


而为什么那么多成长疗愈看上去很美,感觉良好一阵子后,却很快打回原形?



05

如果你去成长去疗愈的动机是趋乐避苦,这本来就是一条走不通的路。


你想要真相,还是想要感觉好一点?


大部分人其实对真相不感兴趣,只想感觉好一点。而有很多揭示真相之路,都无法立刻让你感觉好一点,于是,那些追逐感觉好一点的人很快就会掉头走开,走向那些兜售好感觉、却令人越发远离真相的摊位。


很多操控,都是先识别你的痛苦感觉,然后强化它,当你感觉糟透了,就提出能让你感觉好一点的方案。


你不够美,你看看别人有多美,但没关系,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,如果你买我这个产品,就可以变得更美。


你不够好,除了我没人愿意跟你在一起,但没关系,只要你乖乖听我的话,你就是有人要的。


如果,你可以在感觉不好时,不收缩不抗拒不麻痹自己,只是接纳它,在身体层面感受它,跟它在一起,而不是如同上了发条般自动化地去做任何能让你感觉好一点的事,你基本就对各种操控免疫了,你会省下太多的金钱、时间、精力和戏剧。


当我们避免与更高目的相伴的痛苦,也就避开了更高目的,大多数人正是在对肤浅愉悦的不断追逐中,失去了意义与方向,觉得人生没什么意思。


从七脉轮的角度看,当一个人的意识水平由第二脉轮生殖轮主导时,ta的人生模式就是不断地追逐愉悦,但每个追逐都走不到底,因为追了一小会之后,往往就不再新鲜好玩了,而要面对承诺与投入的议题,太辛苦了,算了吧,去追个新的吧。因为总是走不到底,人生就会被一种沮丧感与挫败感笼罩。


当我们不想面对生而为人的必然痛苦,要么用各种方式来麻木自己避免痛苦——反正有刷不完的朋友圈看不完的剧,吃不完的“美食”喝不完的酒,聊不完的八卦追不完的星……


要么,更有建设性一点,我们会用更高级的痛苦替代更低级的痛苦,通过选择更想要的痛苦,而摆脱更不想要的痛苦,各种各样的创新与设计走的就是这条路,比如用手术的痛苦替代翘辫子的痛苦。这推动了人类的发展进步。


如果,我们可以庆祝痛苦呢?



06

成长之路走了十一年,我的成果是,终于可以庆祝痛苦了。


啊,现在感觉糟透了,觉得自己不够好,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一坨屎,哎,这还挺好玩的,让我好好嘲笑一下自己!


现在感觉生无可恋,只想变成一束光消失在天际,但那也不能解决问题,好吧,让我好好品味一下这份痛苦,咦,我怎么在沙发上开心地扭起来了?


一次又一次地,当我选择放下对不愉悦感受的一切抗拒,全然卸下盔甲,呈现出来的,是那个感受的强度本身,它是中性的,愉悦的强度和痛苦的强度,其实并无区别,也可以在瞬间转化为彼此。


有时候,我会在痛苦风暴的中心,忽然感觉很好笑或者很开心——人有这些情绪这些戏,实在是太好玩了……


当然,有时候我仍然会入戏很深。


我有过一些阶段,每天都活在没有什么外在理由的狂喜之中。


狂喜跟愉悦或快乐不同,它是没有条件的。外面什么都没有发生,只是突然忆起狂喜是生命本质,然后就进入了那个状态。


但狂喜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的,经历到它也不意味着人生从此没痛苦了。


有人觉得活在这样的持续狂喜中意味着开悟了,我并没有当真。后来,那个阶段流过去了,还好我没有自以为开悟去扮演大师……



07

不知道你此时此刻看到这里,内心的愉悦指数与痛苦指数是什么样的。


看清痛苦的必然与趋乐避苦的徒劳,并不是虚无主义,并不是对人生破罐破摔,恰恰相反。


当我们不再程式化地趋乐避苦,当我们愿意拥抱痛苦,真正去选择和创造的空间就出现了。


选工作不再是钱多活少离家近、混吃等死真干净的趋乐避苦,而关于“我的最高愿景与核心价值是什么,我愿意为了什么去承担痛苦,我愿意为了什么而放弃什么”。


当我们放下对王子公主童话的相信,不再期待一个完美伴侣从天而降给我幸福,从不争吵永不分离,我们就有空间去学习如何面对冲突,包容阴影,感受失望,接纳分离……


当我们不再战战兢兢地试图讨好所有人,竭力避免任何人对我们的一点不满激发的痛苦,我们就终于可以真实地表达自己,将自己的独特贡献带给世界。


当我们终于不再害怕大风吹乱发型、沙子黏上皮肤、海水弄湿衣衫、草叶划伤腿脚……我们就终于能在天地间自由玩耍,体验生命的全貌。


在旅程的最后,你可能会豪情万丈地说“我这一生,值了!”


也有可能,你已经不再需要计较值得不值得,因为你已经全然地活过了。




立刻行动





1. 什么是你最常用来麻痹痛苦、获取肤浅愉悦、但过后会感到空虚/愧疚/徒劳的方式?


吃甜食?刷朋友圈?追剧?购物?找人聊天?


有意识地在你感觉到痛苦/无聊的那一刻,和这个逃避行动之间,创造一个空间。什么都不做,只是跟当下的感受待在一起。呼吸,觉察你的身体有什么感受。有意识地选择,不再总是立刻设法“好起来”,知道“感觉不好”是可以的。


通过改变结构,来改变行为。比如安排某些时间段(例如睡前半小时)不用手机,卸载某些APP,不再跟某些人社交……


2. 你在生活中最竭力避免的痛苦/不舒适是什么?真实的人际连结?运动?复盘?立刻采取一个最小行动去拥抱它。


3. 当你需要做出选择,有些选项是舒适的/熟悉的/回避的/省事的/不发声就没有得罪人的风险的,有些选项是不太舒适的/有挑战的/有风险的,却与你的真相/核心价值/最高愿景一致,选第二种。


如果这些你想做却没做到,或者做了却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,感觉很痛苦,那么太好了,这又是一个直面痛苦的新机会。



参考文献

[1] Prevalence-induced concept change in human judgment:https://science.sciencemag.org/content/360/6396/1465.full

[2] Everything is Fucked,Mark Manson


(文中配图均来自网络)




更多精彩





“痛苦炼金术”——将你的痛转化为给世界的礼物

身为普通人,如何对世间一切暴力与痛苦“负责”?

这可能是最好玩的勇敢者游戏

【音频课】绽放女神力,创造真亲密







长按关注

Longclick to follow


万物爱人

让生命源泉涌动

与万物相爱相融


Juicy Medicine

Your catalyst for making love with the universe

觉知性爱|真我绽放|照亮世界


Conscious Sex|Radical Love|Blossoming YOU


你要的启迪,都在这里——往期目录


(公号原名:Crystal的奇迹山谷)



阅读原文逛逛微店


你的分享/点赞/在看/赞赏/评论

都会支持我继续为你带来启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